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一直致力於「還給地球乾淨的樣貌」,今年持續攜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辦理「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畫」。該計畫不僅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SDG14 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s 17多元夥伴關係),更與「生物多樣性」直接連結。除了天鈺基金會持續支持「生物多樣性」相關活動外,天鈺科技也將於今年發布具體的政策與聲明,展現我們對於此議題的積極投入。
「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畫」深入校園讓師生共同成為”鱟保母”,112年在天鈺基金會支持下,加入鱟苗寶寶照護的學校計有30所,超過500位師生,從鱟苗照護到鱟寶寶形成,為期將近10個月。這項計畫今年首次成功育出五齡鱟,為海科館多年來進行這計畫有了新的里程與成果驗證。今年稚鱟的放流在台南市政府、台南社大及蘆竹溝永續協會協助下,將近800隻鱟苗寶寶在台南市蘆竹溝漁港進行放流活動,期待這些小鱟能夠健康長大!
臺灣本島海岸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張,鱟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造成鱟孵幼棲地的減少,使得鱟的族群數量急遽減少。”鱟保母”學校師生除了在校學習照顧及孵化鱟寶寶外,還提供鱟保母學校到海科館深度體驗學習,經由基礎觀察鱟卵和稚鱟的發育,水質維護與檢測,也在餌料餵食等養殖工作親力親為,體會生命教育,而透過紀錄也可學習科學語彙跟操作方法,過程中各項水質參數的紀錄更成為提供海科館研究人員,做為人工復育重要基礎數據,參與這項計畫的學校師生們也成為復育的小尖兵及公民科學家!今年計畫首次成功育出五齡鱟,透過各校及海科館的養殖紀錄觀察,發現溫度應是關鍵,在較溫暖的狀態下,會加速脫殼成長。顯見經由往年的參數紀錄和數據不斷的研究,有了對鱟復育技術與專業更加提昇的實證。
今年的稚鱟放流,在海科館展示教育組宋祚忠主任、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林永杰董事長以及臺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甘中天先生的引領下,偕同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退休鱟專家黎錦超老師、嘉義鱟宮蘇銀添老師、嘉大邱郁文教授、鱟博士楊明哲以及13間鱟保母學校,將近200位曾經照顧過鱟苗寶寶的師生依依不捨的向小鱟說再見,期盼這一群小小的生命能夠順利成長,為鱟的保育注入新的希望。
周末來邂鱟 : 邀集大朋友與小朋友齊聚響應送小鱟回大海活動
有你我守鱟 : 小小解說員耐心與現場夥伴分享小鱟的構造與成長小故事
我們鱟會有期 : 夥伴們帶著真摯的祝福目送小鱟回家~放流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