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天鈺基金會)與合作夥伴國立臺灣圖書館(國臺圖)、親子天下, 共同舉辦了一系列以「永續、共讀、共融」為理念的活動---「永續共讀:圖書資料應用與共融教育」工作坊,旨在為每一位孩子打造優質的閱讀環境。天鈺基金會秉持著「關懷、接納、付之行動」的理念,希望透過共融教育提高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愛與包容,我們在視障中心也特別設置了「永續共融閱讀角」,這個閱讀角轉製了手語書、點字書及雙視書等,讓視障(聽)讀者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進一步實踐SDGs「不遺漏任何人」的核心價值。
視障中心永續共融閱讀角
本次工作坊上午的活動由天鈺金會顧問總監葉嘉青老師帶領,現場並配有手語翻譯員及同步聽打,為參加者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葉老師通過講解《永續發展圖書資料閱讀手冊》,帶領大家賞析了解永續發展主題相關的圖書資料。這次活動不僅是閱讀的推廣,還是一場文化的交流,讓不同背景的參與者都有機會在閱讀中獲得啟發與共鳴,增進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和接納。
「圖書資料應用與賞析」共融講座
下午活動轉移至親子資料中心B1中文繪本區,進行了一場獨特的「手語說故事音樂會」。活動由陳志榮老師和蕭匡宇老師擔任手語說書人,並由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的小提琴家黃姿旋和鋼琴家陳彥蓉進行音樂伴奏。故事《世界最美麗的東西在哪裡?》以如詩的手語和悠揚的樂音呈現,跨越了形式和限制,讓視覺和聽覺交織出動人的故事交響曲。本次音樂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的《春》、普羅高飛夫的《彼得與狼》、德布西的《黑娃娃步態曲》、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等,這些經典作品在手語與音樂的交融下,傳遞出共融、友善的精神,並推廣了手語文化及音樂素養。
手語說故事音樂會
下午的第二場活動是由荒野保護協會的林伯頤老師帶領的823紀念公園生態走讀。本館座落於永和「823紀念公園(四號公園)」內,這座公園面積約計11公頃,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林老師在導覽解說中,生動地介紹了公園裡的多樣性動植物,並穿插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知識,讓參與者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環境保育與生態永續的重要性。
823紀念公園生態走讀
此次由天鈺基金會、國臺圖與親子天下的跨界合作,通過一系列創新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成功地推廣了永續發展與共融教育的理念。參與者們在這些活動中,不僅得到了知識的充實,也感受到了閱讀與藝術的魅力,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為永續發展與共融教育的推廣貢獻力量。